Press Release

企業消息

企業消息
2021-11-03

製紙到智紙 落實國際標竿 正隆打造低碳綠能紙業

隨著永續觀念在全球越來越興旺,更多人開始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產品,可以如何朝更節約、更低碳的方式轉型。像是自備購物袋、不用塑膠吸管、或是購買一袋完全由再生紙回收製造的家用衛生紙⋯⋯。
在台灣,每四包衛生紙,就有一包來自正隆的品牌,有眾所皆知的「春風」,還有環保衛生紙「蒲公英」;除了家庭用紙,正隆也生產工業用紙及各類包裝紙器,例如民眾從網路購物獲得的紙箱,每三個便有一個來自正隆。

正隆永續發展部經理陳靜宜提到,正隆自62 年前創立以來,持續以綠色製紙為企業目標,從早期取得全球第一張ISO14064-1 溫室氣體盤查證書,到今年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支持TCFD(Task Force on Climate-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,氣候相關財務揭露)的造紙行業,開始評估氣候變遷對未來企業財務之影響,並採取相關對策。

而隨著社會大眾對企業有更多期待,2019年正隆正式成立永續發展部門,以專責相關事務,進行內、外雙向溝通。由內而外,成立CSR 委員會,設置六大功能小組,包含公司治理、產業服務、供應鏈管理、環境永續、員工關懷及社會共融,制定共同目標與行動方案、與時俱進自我檢視,且定期每季向董事會報告,在去年就一共召開了25 場會議。由外而內,則引進國際ESG 趨勢和標竿學習,目前正隆已將CSR 方針,聚焦於聯合國提出的17 項SDGs 永續發展目標的其中10 項,訂定2030 年各大目標,為員工、客戶、投資人、供應鏈夥伴及社會等六大利害關係人創造永續價值。



陳靜宜認為,ESG 已成為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要素,可以探討其高度、廣度和深度。以「高度」來說,要從高層的高度和視野來思考,同時TOP DOWN(自上而下)的推動力,效果最為顯著,企業主要有這樣的思維,執行上更容易水到渠成,像是正隆CSR 委員會是由董事長領導,並由不同單位主管擔任六個部門的主委。

「廣度」則是企業如何挑選關鍵ESG 議題,與多少CSR 的國際指標並與產業屬性做連結、如何評估利害關係人?假如企業規模不大,可以了解法遵時事、關注環境、人權和員工照護。「深度」是不僅設定永續藍圖還要付諸實行,像是如何為員工制定平權政策並評估成效,或讓客戶了解產品的碳足跡及生命週期,從源頭做起減少碳排放。

陳靜宜表示:「要找出他們在意哪些議題?例如員工關心福利或公司的成長,客戶,尤其國際客戶關心責任生產、碳排放或人權;而投資人關切獲利與否,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,找出大家最重視議題來擬訂管理方針、訂定量化目標。」
 
傳統製造 綠色智慧

面對企業永續發展,作為傳統製造業,正隆特別著墨在低碳綠能轉型,從「製紙」到「智紙」,將垃圾變資源。除了開發規模化的再生技術、實現循環經濟,也推動造紙廠的能源轉型,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燃料;同時導入AI,提高管理效率以減少資源使用。目前正隆在造紙工廠實現三項循環技術:產品循環、能源循環及水循環。陳靜宜說明,為珍惜資源,造紙業除了以人造的永續林作為木漿來源,同時也大量使用回收紙再生,來避免自然森林的砍伐。在產品循環中,由於一張紙可以再生5 至7 次,2020 年正隆生產的紙製產品中,已有92% 的原料來自回收紙類,是全台回收紙處理量能第一的企業,保留下3,440 萬棵樹木並減少了997 萬公噸的碳排放。


▲正隆推動智慧造紙,實現低碳節能,一年處理的回收紙量更達到172 萬公噸,規模全台最多,同時以創新技術實踐廢紙容器全回收,打造第一家廢紙容器完全再生紙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過往回收難度高、價值低的紙容器,位在竹北的正隆廠已能自身完成紙塑分離、進行完全回收,紙漿可再生為高經濟價值的包裝用紙。而回收過程中所分離出來塑膠膜,可再製成為工廠汽電鍋爐的燃料棒,逐步取代燃煤,或是綠建築的環保磚,最重要的是,減少廢紙容器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,創造環境和經濟雙贏。

陳靜宜指出,回收紙當中,普遍有15%含塑膠片、草繩以及紙容器等生活垃圾,但這些都非造紙需要的紙纖維,因而產生大量製程廢棄物,以往都需要委外處理。不過台灣國土面積小,廢棄物處理量能有限,為「轉廢為能」,因此正隆開始將這些製程殘渣,轉製為SRF 固體再生燃料棒,同時也會使用其他生質能燃料(如街道樹木修剪的剩餘物)來作為替代燃料,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。現在正隆在台灣不僅擁有4 套汽電共生設備,也將於竹北廠引進全台最大高效能的生質能熱電系統,亦進行低碳能源轉型,建置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系統,預計在明年增加2 倍的綠電裝置容量。

最後在水循環方面,造紙過程中使用的水,可不斷回收利用,提升水資源使用的效率,目標是每年降低1% 的單位產品用水量,目前平均回收率為96%,部分製程一滴水甚至可使用20次以上。


除了將資源做極大化的回收再利用,正隆也致力思考綠色創新的可能性。由於紙類回收比塑膠容易,因此推出紙製的防疫隔板、提袋,或開發免膠帶封裝、1 秒開箱的網購包裝紙箱,以專利的紙結構取代不環保的包裝材料。甚至還可用於大型產品的運輸包裝,像是與自行車品牌合作,將整台單車裝入單一紙箱運自海外,來免除過多的包裝材料。

陳靜宜強調,企業做ESG,要看的不是現在,是未來!一如近年越來越多消費者熟知的家庭用紙品牌「蒲公英」,在10 年前創立時便採用100% 的回收紙漿,帶動台灣環保衛生紙的普及率從1% 到今日的5%,而蒲公英每年銷量也有雙位數的成長。超前部署下,對於有綠色採購(再生紙)需求的單位,一定會先想到正隆。
 
「教育」是永續的起點

正隆堅信,員工為最重要的資產,除了與人力銀行平台合作「員工心聲調查」,也支持內部成立多元社團,每年人均福利支出達4.1 萬元新台幣,打造幸福職場。陳靜宜笑說:「像自己就參與了3 個社團,正隆作為傳統製造業,沒有新創或科技公司的光環,工作環境氣氛卻融洽自在,根據對內部的調查,員工對公司的認同度,在2020 年就增加了25%。」另外一個關鍵,就是推動職場內的性別平等。過去考量安全問題,工廠內男性受聘比例較高,如今低碳轉型下,有更多女性願意到工廠上班,正隆除了鼓勵生育、提供補助機制,也拔擢更多女性同仁擔任主管職,實現職場平權。與此同時,正隆也重視內部員工的訓練,一年當中人均訓練時數達44.3 小時,來與公司的永續目標做結合。陳靜宜指出,「教育」是SDGs 中「消除貧窮」的根本,不只對內教育,正隆對外亦輔導各回收業者進行轉型,讓具有先進意識的業者願意投資更好的設備,將回收紙的來源變得更乾淨、更有利用價值。前述提到:「回收紙當中有15% 是生活廢棄物,現在已經不到一半!」

這項計劃推行兩年後,2020 年開始擴大至全台八千多個資源回收個體戶,給予主動關懷,使家境相對困難的回收戶能獲得幫助(目前已有140 位)。

▲正隆輔導超過90 家回收業者適性分流,成功減量5 成島內回收紙品中夾雜的生活廢棄物,如塑膠、鐵釘等;另也主動關懷第一線的資源回收個體戶,盼給予實質幫助。

正隆同仁除了投入輔導計劃,進行回收分類等教材的設計與製作,「沒有孩童的參與,就不能達到真正的永續」。近期更邀請知名YouTube 頻道「台客劇場」,拍攝影片教育大眾,也讓消費者知道「外送餐盒還可以發電」!此外在抗疫期間,正隆也同步進行社區關懷,持續免費供應消毒水,並提供校園環保防疫隔板,讓學生在校能安心用餐。今年還特別以「春風」衛生紙品牌推出廣告影片《溫柔讓我們更堅強》,感謝為疫情努力的人們、傳遞正向能量。

 (點選觀看影片)

陳靜宜坦言,企業做ESG 必然會遇上挑戰,像是投資人或內部同仁,會關切這些能為企業產生哪些效益?投資ESG 需要非常縝密的規劃與長期溝通,起初這或許需要大量金額,但回頭來,最終會為企業創造價值。未來,正隆將持續以設備、技術投資為造紙事業注入永續能量,並投入心力擴大實現SDGs 永續消費與生產的多贏目標,持續發揮產業創新能力。

▲正隆進入校園,在全台灣打造21 座的「紙圖書館」,空間中的桌椅、書架等,均利用回收紙所再生製造,為學童建立永續循環之典範。

轉載自 動腦雜誌11月號/2021 第547期